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社會史概說
Intnroduciton to Chinese Social History 
開課學期
99-2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陳弱水 
課號
Hist1517 
課程識別碼
103 508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201 
備註
充抵歷史一、歷史二。。A23:歷史思維、世界文明領域。
總人數上限:1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92joshui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中國社會史概說

課號:103 50820
教師:陳弱水
電話:33664713
電子郵址:joshuichen@ntu.edu.tw

一、課程要旨

本課是講演兼討論課,主題為中國社會的歷史演變,以近代以前的中國為範圍,涵蓋時代大約從西周到清代中期,即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後十八世紀。本課希望達成三個主要效益。第一,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前提下,從歷史的角度說明中國社會的性質和變化,藉以提供一些關於中國文明的重要理解。第二,就當前的角度而言,本課也可說是企圖透過歷史解說展示中國社會的特性。人類社會是在長遠的過程中形成的,中國是個連續性很強的文明,即使經過近代化的衝擊,它的很多特性還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,本課因此可能有助於同學對當前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理解。第三,透過對歷史上中國社會的考察,應可培養同學了解社會的能力。本課預計上課十六週,其中一週為期中考,每次上課三小時,其中兩小時為教師講演,第三小時大抵為分組討論。討論課的主要內容有三:(1)助教對於講演內容的補充說明;(2)對講演內容之討論;(3)對指定閱讀教材之討論。授課教師會準備關鍵詞彙表,便利討論課的進行。此外,老師也鼓勵同學於講演課中提問,討論問題。

二、課程進度
(實際授課時,進度與課題可能略有變動)

第一週(2月22日) 課程介紹;社會史釋義;中國歷史的「起源」問題
第二週(3月1日) 封建制度與古代社會;古代族群;討論課
第三週(3月8日) 戰國專制國家的興起與平民的「出現」;討論課
第四週(3月15日) 郡縣帝國下的社會秩序;討論課
第五週(3月22日) 東漢社會的變遷與世家大族的出現;討論課
第六週(3月29日) 魏晉南北朝的大族與社會形態;中古的非漢族
(4月5日) 放假;討論課
第七週(4月12日) 唐代的社會結構與變遷;討論課(兩節)
第八週(4月19日) 期中考
第九週(4月26日) 唐宋變革;討論課
第十週(5月3日) 科舉與宋代新菁英階層的形成
第十一週(5月10日)蒙元社會;明清鄉紳;討論課
第十二週(5月17日)中國歷史中的地域與環境問題;討論課
第十三週(5月24日)宗族組織的形成與發展;討論課
第十四週(5月31日)人口、家庭與農民;討論課
第十五週(6月7日)商業與城市;討論課
第十六週(6月14日)巨變前夕的中國;中國民變;總結


三、參考書目

本課無指定教科書,但有指定閱讀文章數篇以及建議參考書若干,指定閱讀材料會置於課程網頁:

A. 預定指定閱讀論文:(可能會有調整)

杜正勝,《周代城邦》,第三章〈農莊社會結構與土地經濟形態〉。
瞿同祖著,邱立波譯,《漢代社會結構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7),頁71-156。(此書原名:Han Social Structure, Seattle,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, 1972)
毛漢光,〈中國中古社會史略論稿〉第四篇「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」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47:3(1976年9月)。
李弘祺,〈公正、平等與開放──略談考試制度與傳統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〉,收在李弘祺,《宋代教育散論》(台北: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1980)。
李弘祺,〈科舉──隋唐至明清的考試制度〉,收在劉岱、鄭欽仁編,《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•立國的宏規》(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82)。
常建華,《宗族志》(上海:人民出版社,1998),頁38-48,314-372。


B. 建議參考書

1. 黃寬重、柳立言編著,《中國社會史》,空中大學,1996。
2. 甘懷真,《中國通史》。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5年修訂四版。
3. 伊藤道治著,吳密察譯,《中國社會的成立:原始──秦•前漢》。台北:稻鄉出版社,1998。
4. 杜正勝主編,王健文、陳弱水等著,《中國文化史》。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4年二版。
5. 許倬雲,《萬古江河: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》。台北:英文漢聲出版公司,2006。
6. 周積明、宋德金編,《中國社會史論》。武漢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0。

本課上課期間,將發給重要詞彙表供參考。

四、教學助理與討論課

討論課的內容基本有三:(1)講演內容的補充說明;(2)講演內容之討論;(3)指定閱讀教材之討論。授課教師會準備關鍵詞彙表,便利討論課的進行。

五:評量方式:(討論部分有可能提高)

分組討論:20%(由助教評分)
期中考:35%
期末考:45%(除了閱讀資料,考試也會從上課講演、討論內容中取材)



 

課程目標
同課程概述 
課程要求
評量方式:(討論部分有可能提高)

分組討論:20%(由助教評分)
期中考:35%
期末考:45%(除了閱讀資料,考試也會從上課講演、討論內容中取材)

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本課無指定教科書,但有指定閱讀文章數篇以及建議參考書若干,指定閱讀材料會置於課程網頁:

A. 預定指定閱讀論文:(可能會有調整)

杜正勝,《周代城邦》,第三章〈農莊社會結構與土地經濟形態〉。
瞿同祖著,邱立波譯,《漢代社會結構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7),頁71-156。(此書原名:Han Social Structure, Seattle,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, 1972)
毛漢光,〈中國中古社會史略論稿〉第四篇「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」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47:3(1976年9月)。
李弘祺,〈公正、平等與開放──略談考試制度與傳統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〉,收在李弘祺,《宋代教育散論》(台北: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1980)。
李弘祺,〈科舉──隋唐至明清的考試制度〉,收在劉岱、鄭欽仁編,《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篇•立國的宏規》(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82)。
常建華,《宗族志》(上海:人民出版社,1998),頁38-48,314-372。


B. 建議參考書

1. 黃寬重、柳立言編著,《中國社會史》,空中大學,1996。
2. 甘懷真,《中國通史》。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5年修訂四版。
3. 伊藤道治著,吳密察譯,《中國社會的成立:原始──秦•前漢》。台北:稻鄉出版社,1998。
4. 杜正勝主編,王健文、陳弱水等著,《中國文化史》。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4年二版。
5. 許倬雲,《萬古江河: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》。台北:英文漢聲出版公司,2006。
6. 周積明、宋德金編,《中國社會史論》。武漢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0。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課程介紹;社會史釋義;中國歷史的「起源」問題 
第2週
3/01  封建制度與古代社會;古代族群 
第3週
3/08  戰國專制國家的興起與平民的「出現」 
第4週
3/15  郡縣帝國下的社會秩序 
第5週
3/22  東漢社會的變遷與世家大族的出現 
第6週
3/29  魏晉南北朝的大族與社會形態;中古的非漢族 
第7週
4/05  春假
 
第8週
4/12  唐代的社會結構與變遷 
第9週
4/19  期中考 
第10週
4/26  唐宋變革 
第11週
5/03  科舉與宋代新菁英階層的形成 
第12週
5/10  蒙元社會;明清鄉紳 
第13週
5/17  中國歷史中的地域與環境問題 
第14週
5/24  宗族組織的形成與發展 
第15週
5/31  人口、家庭與農民 
第16週
6/07  商業與城市 
第17週
6/14  巨變前夕的中國;中國民變